奐均:
前幾次信裡,我們談到了國家、政府、國會、法院以及選舉等等,這些通常叫做政治機構或政治制度。它們的運作或活動,就叫做政治工作,今天我們試著來談談如何正確地看待政治工作。
什麼是政治?孫中山先生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不料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有了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政治的對象是人,政治工作就是要管理「眾人」,這種說法一直被孫中山先生所創的國民黨所遵行著,培養國民黨幹部的政治大學(以前的中央政治學校及中央幹部學校合併而成)的校歌就對這種說法做了有力的詮譯。另一種說法認為政治的對象是「事」。什麼事呢?眾人的「事」。也就是說政治工作就是處理公共事務,它只處理事並不管人,它也不管個人私事,而只管理有關大眾的公共事務。
兩種解釋形成了不同的政治運作模式。第一種解釋就是傳承久遠的牧民思想。它認為政治就是像牧羊人管理羊群一樣,為了管理好羊群,牧羊人就需要牧羊犬來協助,因此如何訓練控制這些牧羊犬,也成了牧羊人必須做好的工作。這種牧羊的模式用在政治上時,帝王就是牧羊人,他任命的官吏就是牧羊犬,一般老百姓就是羊。自古以來,政治的運作就依照這種看法而形成。中國古時的法家學說,談到的就是帝王如何應用法、術、勢來控制駕御他的臣子和人民。西洋的馬基維利(Machiavelli)也著了一本《王子》(The Prince),教導君王如何爭權保位、如何駕御統治臣民。幾千年來,對政治的看法大多如此,再加上政治權位又是滿足個人私欲私利的有力工具,人人爭相奪取,所以政治運作起來,就難免勾心鬥角、權謀術數盡出,各式手段也推陳出新了起來。國民黨徒把中山先生的話做那樣的解釋也是承繼這種傳統而來,他們的政治運作也屬於這一類型。
近代民主思想興起後,認定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任何官吏都是人民的公僕,即使貴為總統或首相也仍然不能管理人民。也就是說,所有的公職人員,都只是人民聘請來處理公共事務的僕人,他們不但不能管理人民,反而要受人民(主人)的監督和指揮。因此公職人員就必須忠實誠信、認真負責,才能獲得主人的信任尊重,政治權位也就不再是滿足私利的工具,而是沉重的責任承擔,自然比較少有人會以不正當的手段去爭奪,得到權位後也因為不能藉此獲得個人利益,而少有必要再使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伎倆。在這種思想下,對政治自然做了上述第二種解釋,而以事為對象,政治運作的目的也在於處理關係著眾人的公共事務。
這樣的新思想和傳統流傳的是 180 度的逆轉,為了使這種想法落實,政治工作者的作法就不得不有所改變。首先,他必須知道所做的事關係到眾人、是有關公益的事,所以自己不但不能想要藉著政治權位謀求私利,反而必須和一般從事公益事業的人一樣,多少抱著一些服務的熱忱,如果自知欠缺這樣的公益心,就不該從事政治工作。
其次,他也必須認清,政治權位既然是為服務公眾而設,必然都有它應負的責任,自己必須具備負起責任的能力和意願,才能承接權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具備了這兩種認知後,他會自然地以正當的手段去爭取政治權位。他了解世俗流行的爭權手段大多是錯誤而不應該的,而能不隨眾浮沉,不以浪費、虛詐、暴力等手法去爭奪政治權位。得到權位後,也不會以不正當手段使用權力來滿足私欲。
不但政治人物要改變,作為主人的人民更應該有如下的改變。
一、人民必須認清公職人員只是受人民委託處理公共事務,和受人委託承建房屋的建築商沒什麼不同,雖然我們應像對待一般人一樣尊重公職人員的人格,但卻不應因他擔任公職而給予特別的尊崇,更不可把他們當成解決人民苦難的救星,期待他們完成實際上無法實現的工作而盲目附從。
二、人民必須知道,誠心服務公眾的人,只會按照他的良心誠實認真地奉獻能力,不可能以言語、金錢或其他利益來取悅人民,他也沒必要在爭取權位和處理公務時做出收買、賄賂、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等等不正當的行為。作為主人的人民,一遇到這種行為就應該知道那不可能是真正想服務人民的好公職,而應該盡速加以拒斥,絕不可以「做政治不得不如此」等毫無根據的託詞而給予縱容。
三、人民必須了解,政治只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它不可能和其他活動有什麼不同的行事方法。所以我們需要以什麼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政治工作也應如此。我們期待家中的僕人有什麼樣的素質和服務態度,例如要他誠實、忠厚、工作認真,就要照那樣要求政治人物。絕對不要相信從事政治工作必須說謊或耍計謀那些無稽的廢話,當一位政治人物告訴我們這一類似是而非的話,或自稱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自豪時,我們就大可斷定他已經正在做,或是準備去做一些違背良知的事。
四、人民必須相信政治運作的關鍵在於人民自己。只要人民了解在民主國度裡,傳統上對政治的看法和作法都是應該排除的毒素,而勇於排除並接受民主的運作模式,那麼真正好的公職人員就可能出現,好的政治運作模式也將順暢運行。
馬基維利等人所談的帝王術,只是現實政治中爭權保位的技巧,傳統上所有的帝王權臣所從事的政治工作,也大多僅止於此而已,要了解現實政治,他們的著作和論述自有參考的價值。只是政治並不是單純的爭權保位,人類從事政治生活,是想以某種適當可行的手段去實現希望達到的理想目標。爭權保位只是實現理想的手段之一而已。何況在當今的民主國家裡,政治即使不談什麼理想,也仍然有它處理公共事務的現實目的,單單的權位爭奪,已經因為欠缺理想的目標,而不能稱為政治了。
由於爭權保位的政治傳承久遠而深入人心,所以一談到政治,人們想到的就是那種形象。即使到了民主時代,仍然以那樣的心態和眼光來看待政治。所以一提到選舉,一般人想到的就是候選人如何唇槍舌劍、相互攻擊,政黨如何宣傳造勢、互別苗頭,人民成了看戲的觀眾而已,很少人會想到選舉是人民如何選擇他們的公僕,所以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人民。一提到政治,人們也自然想到行政機關和立法機構發生了什麼爭執,立法機關裡執政黨和反對黨如何互鬥,而不會想到人民和這些機關以及其中的政治人物的互動才是政治最重要的環節。
其實,人人都知道民主國家的主人是人民,公職是僕人,民主政治就是作為主人的人民和作為僕人的公職如何互動的政治,它的內涵就是人民如何選擇、監督、控制並指揮公職人員。現在這種主僕互動的內涵不見了,卻只見僕人目中毫無主人、肆無忌憚地互爭互吵,政治失去它應有的功能,是自然不過的事了。
在民主國家,政治運作的成敗,完全取決於作為主人的人民,政治運作的後果,也完全由人民承受。所以要實現民主、享受民主的好處,除了人民自己成為好主人,能站穩主人地位並承擔主人責任外,別無他法。不認清這一點並朝這方向努力,那麼想要享受民主的好處,只是痴人說夢罷了。
祝
快樂
爸爸
2013.11.17
(摘自《只有香如故》下冊第五章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