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

充滿喜樂的台灣

民主(一)—人人都當國王的制度

奐均:

以國王為代表的專制制度,在世界各地盛行了幾千年。除了希臘城邦在西元前四、五世紀時曾實行一段短時間的民主政治外,專制政體涵蓋整個地球,幾乎可以說,除了家庭外,它是人類創設的最古老、最盛行的制度。雖然國王的名目在各地有所不同,所管轄的領土也有大有小,但實質上都是一人為首,少數人附從而宰制全體人民的一種政治形式,至於我們一般所稱的寡頭政治、貴族政治也只是國王制度的變形而已。

在這漫長的幾千年中,雖然曾有少數的民主思想和形式出現,例如北歐的維京人早在十世紀時就有類似現代議會的組織,但這種小例外並不引人注意,更未普遍流行。直到 17、18 世紀時,在英國、法國才有令人注目的民主思想出現並廣為流傳,1776 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匯整了這些思潮的精華而成為近代民主思想的圭臬,此後獨立革命的成功、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美國憲法的制定,使美國成為現代第一個實施民主政治的國家,也成了此後兩百多年世界各國模仿的典型。

民主是什麼呢?為什麼美國開國先賢要破除舊規冒險創設新制度呢?又為什麼兩百多年來世界各國的仁人志士要流血流汗冒死追求民主呢?

民主最基本的涵義就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從前人民等於是國王的奴隸,國王要他命他就得死,要他去作戰、去做苦役他就得去,國王一個人管不了那麼多奴隸,就派些官吏代替他管。民主就不同了,人民當起了自己的主人,要不要和外國打仗、要不要興建大工程都由人民來決定,國家的公共事務,要由誰來掌管處理,也由人民來推舉。也就是說,國家政策不論大小、不問內外都由人民直接或間接制定,政府官員也由人民直接或間接選出,就是民主政治。

簡單一句話,民主就是由人民來當國王。從前國王能做的、所做的事,在民主政治下就統統交由人民自己來做。所以就得有一些方法來使人民睿智而不出錯。例如:

一、使人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人民既然當了國王,就有權利參與國家政事的討論和決定。為了使人民有機會參與,並使他的參與具有意義,就必須賦予他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使他能就各種政治事務,不管是官員或議員表現的優劣、政策的利弊得失,政治體制或社經秩序的好壞以及改造之道等等,都有充分發表意見的自由,不必擔心會遭受到任何處罰。如此才能使他的想法和看法,有效地獲得眾人的了解,並據此共同做出較佳的決定。

二、使人民能獲得多種訊息
人民既然要決定政事,就必須對官員、議員、政策等有充分了解。因此除了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外,也必須能有機會從報章、雜誌、書籍、電視、網路等媒體得知他人的想法和看法。所以各種不同立場、不同見解,不受政府控制的媒體,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以便人民有機會獲得多種訊息,並因此對政事有較全面的了解而能發表較妥適的意見,並與他人共同形成明智的決定。

三、使人民有組織團體的自由
人民為了確保或實現自己的權利,而組成的各種團體,包括政治團體在內,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免受政府的干涉。

四、使人民有選舉的權利
國家政治事務名目繁多,如果樣樣要由人民自己來處理,那必定忙不過來,如果是國土很大、人口很多的國家,那更是不可能處理得了。所以必須使人民有選舉官員、議員的權利,由被選出的人來代理人民處理政事。這種選舉必須是自由而公正,並且經常定期舉行。同時也必須使人民可以用罷免的方式,撤回選舉時所授與的代理權。

五、使人民就政事保有最後的決定權
什麼樣的官員、議員應該由選舉來產生?什麼樣的政策應該提出來研議、討論並制定?政府官員所制定的政策或議會所通過的法令是不是正當?是不是符合人民的利益?這一切事務的最後決定權都應該操在人民手中。也就是說,人民可以決定廢止現行的選舉,或增辦新的選舉;人民可以自行制定政策法令,也可以否決官員決定的政策或議會通過的法令。在行使這項權利時,一般都是使用公民投票的方式。
……等等。

以上各項機制或方法都充足圓滿後,民主就實現了。可是民主只是一種制度,有了它並不保證會有好的人民,更不保證會有好的政府。當然,民主使人民脫離奴隸狀態而獲得自由,但如果人民不能善用這個自由來發展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品德智能有所提升,那麼就少有可能決定出好的政策,也不會選舉出好的政府官員,人民的所有其他自由,就會因為政事的紛亂和錯誤而失去保障。這是民主制度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它需要有睿智的人民,至少需要有努力使自己睿智的人民,但這樣的人民得來不易,因為提升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人人都樂意費心費神來做的事。

面對這樣的困難,確實使人無奈。不過如果我們能在萬般無奈下,仍然保持對民主的信念,或許就能開啟解決困難的竅門。

專制政權所以能持續數千年,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就是愚民政策的成功。由於愚昧,所以沒有意見而保持沉默,也由於愚昧而不了解獲得訊息的重要,更由於愚昧而不敢自己做決定,並承擔決定的後果,一切就只好聽命於官員、順服於國王。這樣的人自然是專制政權的理想順民,所以一切專制政權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施行愚民政策。不過民主政體所需要的公民卻正好與這樣的順民相反。

民主公民必須就國家事務,透過發表意見、相互討論、折衷協商然後做成決定,並且要承擔自己所做決定的後果。所以公民為了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發表意見,為了發表意見,就必須搜尋各種訊息。在討論協商的過程中,公民一方面獲得更多不同的訊息,一方面得出處理問題、解決困難的結論,這個過程很自然地就提升了他的智能。就所得結論而下的決定,後果不管好壞都必須由自己承擔,更迫使公民在利害攸關下努力鞭策自己去做最好的決定,也自然迫使他努力提升自己。長久經由這種過程的歷練,公民才可能越來越睿智。

民主先進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民主機制越完善,公民提升自己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想要獲得睿智的公民,除了普遍的公民教育外,更要認定民主是值得費心盡力去追求的價值,而努力去完善以上所說表意自由、結社自由、選舉罷免、公民投票等種種民主機制,藉著這些機制的完美,創造出足以提升公民素質的環境,並因為公民素質的提升,而更進一步促進這些機制的完美,兩者相輔相成,才可能培養出民主公民,並使民主機制不斷地趨於成熟穩固。如果不用心做這樣的努力,那麼想要享受民主的果實,必定是遙不可及的幻夢。

祝您

成為睿智的公民

爸爸
2013.7.18

(摘自《只有香如故》下冊第五章 國家)

人民—國家的主人

奐均:

在國王的專制統治下,人民只是他擁有財產的一部分,跟他所擁有的牛群、羊群地位差不多。大多時候,人民所受的待遇也都不如國王的愛馬、愛犬。寫歷史的人,更是不把人民放在眼裡。如果去問一個台灣的中學生,長城是誰建的?絕大多數的答案一定是秦始皇。因為歷史書告訴我們,秦始皇造了長城。其實長城是千萬人民的長年苦勞、死傷無數後才有的成果,秦始皇可能去都沒去過長城。長城怎麼會是他建的呢?可見在國王統治下,人民不但沒有地位,有時候甚至是等同於不存在的東西了。

在民主政治下,情形就不同了,這些本來等同於不存在的人民,一夕之間個個都冒出了頭,都成了國王,每個人都變得重要得不得了,再也沒有任何人比他地位高,可以來管他。只是從此也就沒有人為他料理生活了,他如何處理自己的事務、如何與他人互動、如何與眾人一起處理公共的事務,統統都得自己來。如果他不願處理、不去處理,可能連活下去都有問題;如果他沒能力處理、處理得不好,他的生活就可能一團糟而不好過;如果他處理錯了,就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嚴重的時候也可能家毀人亡。所以作為民主國家的人民,就絕對必須具有處理這些事務的基本能力。那需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妥善處理這些事務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每個人民都應該具有一個好國王應該有的能力。因為民主國家的人民要處理的事,本來就是從前國王所處理的一切事務。如果沒有好國王的能力,自然不可能把這些事情處理得好。至於什麼樣才是好國王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差別不大的想像,我們都會希望國王公正明智,能分清善惡、辨別是非,希望他仁民愛物,能體恤民生疾苦、不驕傲奢侈、浪費公帑……等等。作為民主國家主人的人民,想把國家事務處理好,就必須努力使自己的心性言行都像一位心中想像的好國王。當然,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境界,但卻是必須努力的方向,因為只有在這方面不斷有所進步,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才能日漸精熟,也才能使民主的好處一點一點地浮現出來。

好國王的能力必須長久持續的培養,甚至必須是世世代代不斷的累積才可能獲得。但要負起國家主人的責任,以下兩項能力卻不能不盡快地學會。

一、能分辨善惡對錯,並願意盡可能選擇善和對。
二、能區別什麼是短期利益、什麼是長期利益,並且能使兩者有適當的平衡。

這兩項是一般人要妥善處理私事、家事都不能缺少的能力。欠缺了它,就會紛亂錯誤而造成傷害。如果大多數國民欠缺這兩項能力,那麼處理起國事來,自然也不能有好的成果,甚至會造成難予彌補的傷害。

這兩項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要獲得它仍然需要用心費力去學習鍛鍊。歷史學家湯恩比曾說:「丹麥農人願意以數年的時間去節省金錢,以便能參加六個月或十二個月的課程,並且以能著眼於改進其修養,而不著眼於改善經濟環境,為無上榮耀。」有這樣的人民,丹麥會成為先進民主國家而享受到民主的好處,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想作為民主國家的主人,就必須相信:個人和社會要獲得幸福,都必須先求取知識、獲得技能並培養品德,沒有其他捷徑可循,並因而努力去除那種不求改進個人,卻要國家給人民帶來幸福的幻想。而人民是不是有這樣的信念,是不是願意做這樣的努力,就決定了國家的前途以及個人的禍福。所以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會說:「每個人都應該隨時謹記在心:在現今民主政治的時代,國家的命運取決於人民自身。」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也說:「國家命運所依靠的在於『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沒有了人民,就無所謂國家,所以國家只是一個抽象名詞,實質上它是由一個一個的人民組成,國民是什麼樣子,國家就是什麼樣子;國民品格高尚,國家就高尚;國民對人類有貢獻、有價值,國家就有價值。我們可以說,國家不會因為它有多廣的土地、多大的人口而成為偉大,只會因為它的人民的智能品德令人敬重才成為偉大。也可以說國家的財富不是它的金銀財寶或煤鐵石油等各項資源,而是人民的品格。舉例來說,丹麥人口約 540 萬,土地只有 4 萬 3 千多平方公里,在歐洲是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國。中國土地約 9 百 60 萬平方公里,占了亞洲的一大部分,是丹麥土地的 223 倍;人口 13 億多,是丹麥的 260 倍。現在假定用下列問題來請各民主國家的所有公民投票選擇:

你認為丹麥或中國哪一個國家比較偉大?
你比較喜歡做丹麥人或中國人?

投票的結果會如何呢?我相信投票選丹麥的一定比較多,如果把丹麥換成和它差不多大小的瑞士,相信得票也是同樣的較多。

其實,2011 年 Gallup 公司就公布了一個調查報告。指出 2010 年丹麥國民平均所得為 56,147 美元。國民中認為自己繁榮富足(thriving)的人有 72%,自認正在努力奮鬥(struggling)中的有 27%,只有 1%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痛苦(suffering)中。比起其他國家都要好,因此在幸福(Wellbeing)國家的排名中把丹麥列為世界第一。(2011 年調查所得數字分別是thriving 74%、struggling 24%、suffering 2%,仍是世界第一。)

在民主國家,由於人民是主人,所以人民品質的高下當然決定了國家的優劣和命運。其實,不管在什麼樣的政治制度下,人民都是國家優劣的根本元素,而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就指出了這項事實。哲學家 Will Durant 在闡述柏拉圖的思想時就說:「所謂國家,乃是從人性中產生出來的。除非我們能夠尋出更優秀的人民來,否則我們絕不能希望有一個更完美的國家,而在沒有更優秀的人民之前,一切的變化都只是表面的。」兩千多年來,不但有不少思想家抱持同樣的看法,世界各地無數國家的興衰起落,也都證實這些話的確是說出了一項千古不易的真理。


快樂

爸爸
2013.7.10

(摘自《只有香如故》下冊第五章 國家)

敬請共同籲請民進黨改正錯誤

民主進步黨提名就任台北市議員不到五個月(約四年任期的九分之一)的梁文傑先生競選立法委員。此項行為值得全民加以關注。

一般認為,候選人競選時要求選民付託議員權責,事實上,於當選之日就與選民簽訂了契約,承諾在議員任期中克盡職責,除了不可抗力的緣故外,不會擅離職守。此乃基本的民主倫理,也是一般選民所期待。故民進黨此項提名,視選民之期待如無物,置選民之付託於不顧,確實違背了民主的基本倫理。

敬請信仰民主並關心、支持民進黨的人士,共同籲請該黨迅速改正錯誤,如其拒不改正,則此種蔑視民主倫理、視選民如無物的政黨,理應受到珍愛民主的人民唾棄。

林義雄
2015.5.22

守護慈林的精神資產─慈林新館獻館典禮賀詞

親愛的慈林之友:

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來參加慈林新館的獻館典禮。

慈林相信:

人心的善惡決定了人間的歡樂或悲苦,社會的祥和或紛擾。
救苦渡厄不是菩薩的責任,人間樂園也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人類就自身心靈不斷地錘鍊和提升的事工。
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和教育是從事這項事工的主要媒介。

基於這樣的信念,二十五年前,慈林在台灣大地上奠基,期許自己在「淨化台灣人心,形塑民族高貴心靈」的道路上奉獻心力。

二十五年來,在各項事工的推動中,慈林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不斷印證
以下三個信念,是極有價值、可以付諸實踐的真理:

第一個信念是:「有善良的心,就能滋養和平、希望、愛。」有了善心,就會相信萬物一體,認定世間萬物,包括各種動物、草木石頭、山河大地等都有權利和人類平等共存、和平相處。善良的心,也會相信世間的天災人禍不管多麼慘重,最後都會過去,所以即使在逆境中,仍能懷抱希望。有了善心,還會相信人類的光明面會不斷滋榮發展,真善美的人間樂園必定到來。善良的心更會相信,愛是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因此不斷地敦促自己充實愛的內涵、培養愛的能力。

第二個信念是:「心靈的陶冶淨化,是最優先要緊的事工。」有了善心,人所擁有的學識、能力、財富才會發揮濟世利人的價值。缺乏學識、財富等資源往往成為損人害己的工具,所以在培養人的才學之前,必須先美化他的心靈。二十五年來,慈林所辦的各項活動,都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更是希望藉著它們來陶冶淨化參與者的心靈。今後,慈林會更堅定這樣的想法,盡力使每一項事工,都能讓參與者在潛移默化中,心生慈悲、懷抱希望、充盈愛心。

第三個信念是:「用感謝和慈悲的心所做的事,一定會成功。」二十五年前慈林成立時,我們曾以鸚哥救火的故事來互相勉勵。我們相信,只要匯集眾多渺小個人的微薄心力,用感謝和慈悲的心來做事,有一天理想一定會實現。這二十五年來,慈林的發展雖不迅速,卻也穩定地成長。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她的行列,各項事工也都順利推展,今天,更有慈林新館的落成。這一切,在在說明了當年我們互相勉勵的故事,不單單是鼓舞人心的寓言,更是可以實踐的真理。

二十五年中的努力成果,以及今天慈林新館的落成,當然值得我們高興。但更值得欣悅的是,我們在這二十五年的實踐中,累積並堅定了以上三個信念。這些信念是慈林無形的精神資產,比慈林新館等有形資產,更有價值、更值得珍惜呵護。如果我們能用心守護、並堅決實踐這些信念,那麼我相信慈林必能永存於天地之間。在紛擾沉淪的台灣,慈林也應該能慢慢地匯集出一股清純的力量,成為淨化台灣人心、形塑民族高貴心靈的重要基地。

感謝大家,祝福大家。

林義雄
2015年5月10日母親節

關於本站

本站前身為林義雄「為了合理解決核四紛爭,更為了維護與落實我們好不容易得來的民主體制,讓掌權者遵從多數國家主人的意志。」於2014年4月15日宣告「落實民主,停建核四──林義雄禁食行動」的記錄。行政院已於當年4月底宣佈暫停核四廠的建造。林義雄先生並於4月30日宣布停止禁食。

為感謝台灣人民的真摯關愛和支援,本站將繼續記錄台灣人民為建造一個充滿喜樂的台灣的各項積極行動,以期互相砥礪,共同奮鬥。禁食行動相關記錄已整理至「2014落實民主 停建核四禁食行動」項下,敬請前往參閱。或請參購慈林教育基金會所編《落實民主,停建核四:林義雄禁食行動紀實》一書。(2015.5.19)


慈林教育基金會編

希望有一天

希望有一天:充滿喜樂的臺灣

「我隱隱地看到一個充滿喜樂的世界,在那裡心靈得以擴展,希望無窮。」 ---- 羅素

  希望有一天,住在臺灣和附近島嶼的二千萬善良人民,不管他是老是少、是男是女,不管他是說什麼語言、信什麼宗教,也不管他是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來到臺灣,都能夠把這塊土地當作自己和子孫生存、繁榮、發展的所在。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這二千萬人都能歡喜自信地對人說︰「我是臺灣人」。

  希望有一天,這二千萬人所以能歡喜自信地對人說︰「我是臺灣人」,是因為每一個臺灣人都具備正義忠誠、自尊自信、尊重生命、愛護自然的素質。是因為臺灣人能結合全體同胞的心和力,創建一個和諧的社會、人間的樂園。

  為了要創建這個人間樂園,希望有一天,二千萬臺灣人能夠真誠相處、心心相連地建立起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扎根的土地,是當年臺灣人的祖先冒死飄洋追尋的樂土,是活生生地存在每一個臺灣人心中的美麗島-臺灣。那時候,臺灣人能夠自然自在、滿心歡喜地叫自己的國家為「臺灣共和國」。

  希望有一天,臺灣共和國的政治是一種良心的事業、純潔無私的奉獻,而不是爭權奪利的遊戲。它的主人是全體臺灣人民,它的總統和民意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選出,其它的公務人員是由人民直接或間接任命。這些公職人員個個都是忠實誠信、言行一致,並且樂意接受人民的嚴密監督,遵照人民的意願來辦理公共事務。

  希望有一天,臺灣共和國內的財富和經濟利益會得到合理的分配。在那裏,弱勢族群、老弱婦孺、生理上或心理上有障礙的人都受到特別保護。在那裏,沒有受到剝削欺凌的農工,沒有貧苦無依的殘障,也沒有私心自利的財閥。

  希望有一天,臺灣共和國的人民會相信「尊重和維護人的自由和權利,是建立文明社會的先決條件。」也會相信「人類的糾紛,應該用和平方式來解決。」在那裏,人的尊嚴受到絕對的尊重,人權受到充分的保障。沒有強者欺侮弱者、多數壓制少數的現象。也不會因為性別、種族、語言、信仰、意見等的不同而受到差別待遇。在那裏,每一個人都會用互尊互愛互惠的方式,來求得各自利益的滿足。並且因為人與人互相尊重信任,糾紛自然會比較少,所有怒目相向、惡言相加、欺詐誑騙、殺人搶劫等種種的病態都會減到最輕。

  希望有一天,臺灣共和國的人民能夠看輕財富、特權或官銜。用品德、能力、為人群服務的熱忱、為公義真理犧牲的精神等等做標準來衡量人的價值。他們會棄絕拜金腐化的浮華世界,追求一個充滿理想、處處生機的美滿社會。

  希望有一天,臺灣共和國的人民會了解︰人只是自然的一分子。各種動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等等都有權利和人類平等地存在自然中。他們會善待宇宙中的各種生物和無生物,更會珍惜臺灣大地中的一草一木、一寸泥土、一塊石頭,而使臺灣成為青山碧水、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樂園。

  希望有一天,臺灣共和國的人民會了解︰臺灣人只是全體人類的一小部分,在人類向真善進化的旅程中,臺灣人也有一部份責任在。所以他們將依據平等、合作、互惠的原則和世界各國和平交往、互助合作。主動地加入國際組織,積極地分擔國際義務,使臺灣共和國和它的人民,在國際社會上受到肯定、尊敬和讚揚。

  希望有一天,這個希望會變成臺灣人共同的希望。更希望有一天,全體臺灣人能夠下定決心、鼓足勇氣來實現這個希望。相信只要每一個人有決心來排除自己內心的自私懦弱,有勇氣來打倒不義的統治、衝破邪惡的障礙。這個希望,終必成為活生生的事實。有一天,臺灣人民必能創建一個偉大的國家,生活在一個美麗的人間樂園。

  有一天,公義、自由、民主的鐘聲,和平、安詳、喜悅的詩歌必將從北部的臺北到南部的屏東、從西部的澎湖到東部的臺東,傳遍整個美麗的臺灣大地。

支援小組說明

林義雄先生已於昨日離開台大醫院,近日將返回宜蘭靜養。目前林先生的身體狀況尚好,但類似大病初癒,需要一些時間調理休養。

林先生和支援小組感謝各方親友的關心與愛護,謝謝大家!

支援小組 敬上
2014.5.2

感謝你!台灣人!──為停止禁食敬告親友

敬愛的親友,

  義雄自四月十五日宣布禁食、懇請台灣人民「採取各種積極有力的方法,共同來敦促權責機關『停建核四』」以來,半個月中,全國各地成千上萬、識與不識的親友,都熱烈地給予關懷和聲援,甚至為我的健康而憂心。廢核團體、公民社團更竭盡全力舉辦各種活動,也獲得許許多多新一代公民積極參與,甚至堅毅地承受國家暴力的兇殘對待,只為了展示強烈的停建核四意願。政治團體也不落人後,民進黨蘇主席四處奔波,尋求停建核四方案的共識;國民黨內的良知之士,也以言詞或行動呼應反核四的訴求。這一切愛護鄉土的熱忱以及對我的關愛,使義雄深深感動和感激。

  面對這廣大、前所未見的「停建核四」的呼聲,當今的掌權者首度在民意壓力下宣佈「核四全面停工」作為回應,這可以說是反核運動的一個階段性成果。但掌權者卻又心不甘、情不願地大玩「停工」不是「停建」的文字遊戲,企圖迴避立院監督、留下伺機續建的伏筆。對「落實民主」的訴求,則以拒修公投法橫加蔑視,其冥頑不靈的程度,更使我們明白:廣大人民持續的、堅定的抗爭,已是未來唯一的道路

  從服貿到核四,掌權者的所作所為,都遭致公民社會的強大反抗,甚至鄙夷不屑。任何稍具政治觀察力的人,都可以看出當今掌權者,只是一個僅有少數扈從、處處與民為敵的獨夫。對這樣的掌權者,我們實在不必妄想他能作出什麼符合台灣民意的好事。我們必須努力的是,阻擋他繼續戕害台灣的民主,出賣台灣的主權。

  近幾個月的各種抗爭行動,可以看出台灣人民已經普遍覺醒。如果能將這覺醒,以有效的組織和適當的方法加予鍛鍊,就能增進人民的主人意識,提高大眾抗爭的能力,成為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民力量。有了這股力量,當今掌權者的伎倆將無所施展,更可確保未來台灣不會再出現藐視民意的獨裁者。

  人民力量的培養,需要決心、意志和勇氣,也必然會犧牲個人的時間、精神和私慾享受。這當然是漫長而艱辛的一條長路,但在近期中,我們可以努力做好以下二件事:

一、用心花時間和精神,鍛鍊自己的抗爭能力:與有心捍衛台灣民主和主權的人民積極互動,一起砥礪心志、切磋抗爭方法、培養互信與感情,俾具備更強的能力,來做更有效的抗爭行動。

二、以下列活動,實地鍛鍊抗爭能力:
  1. 要求立法院補正「公民投票法」:包括提案連署門檻過高、投票結果計算不合理、審議委員會的設置……等等。
  2. 阻止立法院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
  3. 召開全國「公民憲政會議」,推動修憲。
  4. 在今年的七合一選舉和來年的立委、總統選舉時,要求候選人承諾促成非核家園。
  5. ……等。

  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反核人士大可進一步致力於核一、二、三廠的準時除役;熱愛台灣的廣大人民更應專注於台灣民主及主權的維護。

  義雄對於當今的掌權者本無任何期待,因此不屑對他有任何請求。所以禁食的目的是在「懇請台灣人民以積極有力的方法」展現力量。半個月來,台灣人民的優異表現,已屬空前未有,實在使人感動和激賞,更使義雄深深感激。為了回應台灣人民的真摯關愛,義雄決定停止禁食,並誓願以餘生與台灣人民共同盡力維護台灣的民主和主權,並在其再現危機時,奉獻一切,與所有台灣人民共同奮鬥。

  再一次感謝親友的關愛和支援。

      敬祝
平安

林義雄 敬上
2014.04.30

支援小組聲明

林義雄先生目前身心平安,只需要適度療養和休息,敬請親友放心。三十年來,林先生一直主張宣揚非武力抗爭,所以懇請所有參加抗爭的親友,務必遵守非武力的原則,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或任何意外衝突。

支援小組 敬上
20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