奐均:
以國王為代表的專制制度,在世界各地盛行了幾千年。除了希臘城邦在西元前四、五世紀時曾實行一段短時間的民主政治外,專制政體涵蓋整個地球,幾乎可以說,除了家庭外,它是人類創設的最古老、最盛行的制度。雖然國王的名目在各地有所不同,所管轄的領土也有大有小,但實質上都是一人為首,少數人附從而宰制全體人民的一種政治形式,至於我們一般所稱的寡頭政治、貴族政治也只是國王制度的變形而已。
在這漫長的幾千年中,雖然曾有少數的民主思想和形式出現,例如北歐的維京人早在十世紀時就有類似現代議會的組織,但這種小例外並不引人注意,更未普遍流行。直到 17、18 世紀時,在英國、法國才有令人注目的民主思想出現並廣為流傳,1776 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匯整了這些思潮的精華而成為近代民主思想的圭臬,此後獨立革命的成功、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美國憲法的制定,使美國成為現代第一個實施民主政治的國家,也成了此後兩百多年世界各國模仿的典型。
民主是什麼呢?為什麼美國開國先賢要破除舊規冒險創設新制度呢?又為什麼兩百多年來世界各國的仁人志士要流血流汗冒死追求民主呢?
民主最基本的涵義就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從前人民等於是國王的奴隸,國王要他命他就得死,要他去作戰、去做苦役他就得去,國王一個人管不了那麼多奴隸,就派些官吏代替他管。民主就不同了,人民當起了自己的主人,要不要和外國打仗、要不要興建大工程都由人民來決定,國家的公共事務,要由誰來掌管處理,也由人民來推舉。也就是說,國家政策不論大小、不問內外都由人民直接或間接制定,政府官員也由人民直接或間接選出,就是民主政治。
簡單一句話,民主就是由人民來當國王。從前國王能做的、所做的事,在民主政治下就統統交由人民自己來做。所以就得有一些方法來使人民睿智而不出錯。例如:
一、使人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人民既然當了國王,就有權利參與國家政事的討論和決定。為了使人民有機會參與,並使他的參與具有意義,就必須賦予他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使他能就各種政治事務,不管是官員或議員表現的優劣、政策的利弊得失,政治體制或社經秩序的好壞以及改造之道等等,都有充分發表意見的自由,不必擔心會遭受到任何處罰。如此才能使他的想法和看法,有效地獲得眾人的了解,並據此共同做出較佳的決定。
二、使人民能獲得多種訊息
人民既然要決定政事,就必須對官員、議員、政策等有充分了解。因此除了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外,也必須能有機會從報章、雜誌、書籍、電視、網路等媒體得知他人的想法和看法。所以各種不同立場、不同見解,不受政府控制的媒體,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以便人民有機會獲得多種訊息,並因此對政事有較全面的了解而能發表較妥適的意見,並與他人共同形成明智的決定。
三、使人民有組織團體的自由
人民為了確保或實現自己的權利,而組成的各種團體,包括政治團體在內,都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而免受政府的干涉。
四、使人民有選舉的權利
國家政治事務名目繁多,如果樣樣要由人民自己來處理,那必定忙不過來,如果是國土很大、人口很多的國家,那更是不可能處理得了。所以必須使人民有選舉官員、議員的權利,由被選出的人來代理人民處理政事。這種選舉必須是自由而公正,並且經常定期舉行。同時也必須使人民可以用罷免的方式,撤回選舉時所授與的代理權。
五、使人民就政事保有最後的決定權
什麼樣的官員、議員應該由選舉來產生?什麼樣的政策應該提出來研議、討論並制定?政府官員所制定的政策或議會所通過的法令是不是正當?是不是符合人民的利益?這一切事務的最後決定權都應該操在人民手中。也就是說,人民可以決定廢止現行的選舉,或增辦新的選舉;人民可以自行制定政策法令,也可以否決官員決定的政策或議會通過的法令。在行使這項權利時,一般都是使用公民投票的方式。
……等等。
以上各項機制或方法都充足圓滿後,民主就實現了。可是民主只是一種制度,有了它並不保證會有好的人民,更不保證會有好的政府。當然,民主使人民脫離奴隸狀態而獲得自由,但如果人民不能善用這個自由來發展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品德智能有所提升,那麼就少有可能決定出好的政策,也不會選舉出好的政府官員,人民的所有其他自由,就會因為政事的紛亂和錯誤而失去保障。這是民主制度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它需要有睿智的人民,至少需要有努力使自己睿智的人民,但這樣的人民得來不易,因為提升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人人都樂意費心費神來做的事。
面對這樣的困難,確實使人無奈。不過如果我們能在萬般無奈下,仍然保持對民主的信念,或許就能開啟解決困難的竅門。
專制政權所以能持續數千年,最主要的原因或許就是愚民政策的成功。由於愚昧,所以沒有意見而保持沉默,也由於愚昧而不了解獲得訊息的重要,更由於愚昧而不敢自己做決定,並承擔決定的後果,一切就只好聽命於官員、順服於國王。這樣的人自然是專制政權的理想順民,所以一切專制政權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施行愚民政策。不過民主政體所需要的公民卻正好與這樣的順民相反。
民主公民必須就國家事務,透過發表意見、相互討論、折衷協商然後做成決定,並且要承擔自己所做決定的後果。所以公民為了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發表意見,為了發表意見,就必須搜尋各種訊息。在討論協商的過程中,公民一方面獲得更多不同的訊息,一方面得出處理問題、解決困難的結論,這個過程很自然地就提升了他的智能。就所得結論而下的決定,後果不管好壞都必須由自己承擔,更迫使公民在利害攸關下努力鞭策自己去做最好的決定,也自然迫使他努力提升自己。長久經由這種過程的歷練,公民才可能越來越睿智。
民主先進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民主機制越完善,公民提升自己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想要獲得睿智的公民,除了普遍的公民教育外,更要認定民主是值得費心盡力去追求的價值,而努力去完善以上所說表意自由、結社自由、選舉罷免、公民投票等種種民主機制,藉著這些機制的完美,創造出足以提升公民素質的環境,並因為公民素質的提升,而更進一步促進這些機制的完美,兩者相輔相成,才可能培養出民主公民,並使民主機制不斷地趨於成熟穩固。如果不用心做這樣的努力,那麼想要享受民主的果實,必定是遙不可及的幻夢。
祝您
成為睿智的公民
爸爸
2013.7.18
(摘自《只有香如故》下冊第五章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