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身邊的人、其他生物以及環境,為了生存的必要,需要去研究分析。對於所住的地球和宇宙,為了滿足好奇心以及擴大生存的空間,需要去探測了解。在生活過程中,也有可能常常想到到底人是從什麼地方來?要到什麼地方去?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等種種的問題。這種了解、研究、探測、思考的結果,產生了知識。獻身去做這種了解、研究、探測、思考的人,一般就叫做知識分子。
知識的追求,當然可以把它單純化,只拿來滿足個人的好奇心和榮譽感。但是一般說來,追求知識應該有更高一層的目的,很多知識分子把這個目的設定在增加人類的幸福。所以就有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這種說法。舉個例子來說,一個研究核能的專家,就必須反對核能被利用做危害人類的用途。如果他不這樣做,就是沒有盡到應負的社會責任,不值得社會一般人尊重。
其次,知識分子由於研究人文和自然,必須具備懷疑批判的精神。這種精神必然對現存社會制度和組織產生衝擊。社會的變化、改革和進步,起初也經常是一小部分知識分子對現存體制和活動的思考和批判。所以扮演先知的角色、批判現社會也成了知識分子的一種社會責任。
由於知識分子有檢驗批判現狀,增加人類幸福的社會責任。有些知識分子甚至把這責任當作一種使命。對於掌握控制既得利益的統治者來說,自然變成一種威脅。所以外來政權或是專制的統治者,必然用盡威脅利誘的手段,想要控制知識分子或者消滅他們的使命感。就臺灣來說,數百年來,一部分的知識分子被統治者捉去關、捉去殺;一部分被收買去做統治者的官僚隨從;一部分受到威脅而不敢表現知識分子的骨氣,不敢盡他應盡的社會責任。致使今天的臺灣社會非常欠缺有良心、有骨氣、敢負擔社會責任的知識份子。
因為缺乏知識分子能夠檢驗批判現狀,維護人民的幸福。臺灣社會向真和善進化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尤其是這四十幾年來,臺灣社會被一個用謊言來欺詐,用軍警特務來壓制的專制政權控制著。致使臺灣內部人心敗壞、倫理喪失、大部分的人只為了近利、只想追求物質的享受。對外來說,臺灣也變成一個無國際地位的政治實體,隨時受著中國併吞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人如果想要繼續生存,並且使子孫能夠發展繁榮,需要徹底的覺醒。
在人民覺醒的過程中,知識分子的覺醒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只有知識分子的普遍覺醒,才有可能進而喚醒全民。可惜百年來受盡了壓制迫害,使大部分的臺灣知識分子,習慣在現狀中生存,不敢幻想能盡他的社會責任。至於其他一小部分的人,雖然已經覺醒並做著各式努力,但由於人數太少而不能匯集成巨大力量。所以知識分子「自己覺醒並且喚醒全民」的工作,似乎只有落在懷抱理想、受專制壓迫不深,還不習慣做奴才的知識青年身上。
由於長期受到壓制;臺灣人民一般都缺乏改變現狀的意志力和行動力。這種因為受了長期壓制而產生的奴隸性格,只有在這一代的青年身上才不那麼明顯。今天,如果要使臺灣做徹底的改變,除了全民覺醒以外,更需要對現存體制作實際有力的抗爭行動。這種行動,也很自然地需要比較沒有奴隸性格的青年來做前鋒。許多歷史事實說明了,青年經常是社會進化的主要動力。經驗也告訴我們,只有青年才有魄力和行動力來打破舊制度、創建新社會。所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臺灣社會的除舊佈新,將可能在這一代青年的手中開始,甚至於可能在他們的手中完成。
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走到了必須做徹底改變的關口。要作改變就必須全民覺醒並且有確實有力的行動。在覺醒和行動的過程中,由於時代空間的不同,客觀條件的惡劣,使得這一代臺灣的知識青年必須比前人負起更大的責任。他們除了一般知識分子應負的檢驗批判現狀,增加人民幸福的社會責任外,另外因為一方面是知識分子,所以必須自覺覺人;一方面是青年,所以要作實際行動的先鋒。這份沈重的責任考驗著這一代的臺灣知識青年。他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智慧和能力,才能承擔這份責任。
由於責任太過艱鉅,所以沒有人能夠要求或勉強知識青年來承擔。只是有志承擔這份責任的知識青年必須了解,單靠熱情和勇氣並不能負擔起責任,而必須隨時隨地錘鍊自己的身心,增進自己的知識,培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只有這樣敬謹的態度和作法,再加上上天的福佑,才可能為臺灣開創一個邁向真善境界的新局面。
──1991年美國加州大學UCLA臺灣同鄉會夏令營演講
摘自【希望有一天:充滿喜樂的台灣】奶蜜之地